微信扫码即刻访问“巡星客”——国内领先的天文社区
现在我们即将踏入非线性处理阶段。在此之前,我们已经对还在线性状态下的图像进行了完善和强化。这里又一次用这种方式定义了线性这个概念:每一个像素值正比于感光元件收集到的光子数。 并且,线性也意味着没有拉伸过的色阶。
把优秀但只是临时起作用的STF中的Auto Stretch关闭以后
我们发现这张图确实仍然是线性的,并且距离展示于屏幕上显示、网上或打印出来所需的亮度还很远。
非线性拉伸不仅可以把天文照片的暗处提亮,还可以把影像中每个像素的信息挖掘出来以此获得理想的高光、阴影,以及灰度图像中需要精细调整的极其重要的中间调。拉伸可以使天文照片与日常摄影有相似的完整色调。
总而言之,天文影像后期处理的目的就是把富含信息的中间调部分提亮
同时保护背景与低信噪比区域,让它们不至于太亮或被切掉;
切像素=杀细节(不自然的黑)
并且保护星点与星系星云核心的高光部分,不让它们饱和掉。
对于我们这些后期处理玩了一阵子的人来说,DDP和在其他某些软件中能找到的平顶双曲线型曲线处理(Flat-topped Hyperbolic-shaped Curves)这类的工具就是用来达成这一目的的。
现在我们来看看PixInsight所提供的非线性拉伸工具。虽然DDP被PTeam认为是一种老式的、过时的工具,但因为Ripley的缘故,它没被扫地出门。但为了屈从于其他工具,DDP已被降级为“被淘汰的(Obsolete)”。[画面文字]保护核心的细节,等等。但是,DDP仍然是一个快捷而简易的动态压缩(Dynamic Compression)与非线性拉伸工具,同时也会外挂一点高通锐化(High-Pass Sharpening)。
DigitalDevelopment有三个控制滑块。
Curve Break Point决定了曲线的转折点,并且应该被设定为一个中等水平的值。根据工具自带的实时预览功能,我把该值设为0.003,在本例中是一个很理想的设定。
Curve Base Pedestal常常在其他软件中被形象地称作Background,仅仅决定了背景的亮度水平。设为0.04效果看起来不错。
Edge Emphasis就是高通锐化,当值为0时,不起任何作用。在本例中,我用0.54,因为再高的话就会产生Ringing效应。这些就是处理单色图像时所需知道的全部设置。
DDP的拉伸可能产生色偏,对于彩色图像提供了补偿机制。有点儿奇怪的是,它们只有在Edge Emphasis不为零时才能有效。在我们的试验中,这个设定(RGB/rgb Masks)能产生最好的结果。
接下来,是IntensityTransformations(强烈拉伸)。